JBO竟博怎么唱原汁原味的江南民歌?江南民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9月2日,一批来自上海各地的学员怀着各自的疑问走进上海市青浦区“江南民歌”创、培、演孵化基地(下简称民歌孵化基地),开始了为期5天的培训。
本着“张开嘴、迈开腿、铺开纸、动起笔”的方针,学员们走进青浦古镇、崇明陈家镇现场采风,面对面与国家、市、区级传承人沟通、学唱原生态民歌,聆听从传统到当代、从民间到学院、从戏曲到民歌等多方面的音乐创作讲座,还在青年作曲家田汨和作曲编曲家张羣指导下现场学习创作、编曲。
9月6日,学员们在青浦文化馆小剧场举行了培训结业展演。演出中既有原生态民歌的演绎,也有声乐学员经典民歌作品展示,还有学员培训中新创作的优秀作品展示。
“学员们交出了一份很棒的作业。” 市群艺馆声乐指导,培训班班主任宋频平说。
青浦区民歌孵化基地是上海四大“江南民歌”孵化基地之一,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牵头成立。据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介绍,四大基地中,青浦区定位民歌培训,奉贤区定位民歌演绎,崇明区定位民歌创作,浦东张江定位民歌数字化。“我们希望通过孵化基地,深化推进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四大基地成立一年来,共进行一次赛前参赛选手培训、一次基地培训,还有两次民歌导赏活动,一次现场采风活动。
此次为期五天的培训是青浦区民歌孵化基地举办时间最长的一次集中培训,集课堂教学、创作研讨和采风三者为一体。
著名作曲家修骏通过实际案例,为学员们讲解如何运用民歌元素、段落来进行现代歌曲创作,并详细介绍了作曲法和技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沈云芳长期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意团队”外聘柔性引进专家,她为大家讲了《从民间到学院》《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传统因素》两门课,她讲述了上海民歌学院化过程中的发展和推广,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在改编和创作歌曲当中如何保留传统民歌中原汁原味韵味的问题。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刘灏给大家讲述《音乐科技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创新发展》。他认为现在上海正面临着如何讲好江南故事的问题,江南民歌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他认为通过新的配乐方式、新的手段,结合AI的视觉、声音设计,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江南民歌,理解江南民歌的含义。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充满江南的烟火气。”学员蒋帅来自奉贤文化馆,他渴望“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几天的学习、采风和讨论下来,蒋帅彻彻底底和田山歌进行了亲密接触,收益良多,“我们迅速进入状态,培训刚过半,我们就合作创作出一首歌曲。”身边学员的努力也让他感动,有作曲学员谱曲到凌晨5点,只为了完成作品。
崇明文化馆的创作者王媛慧带着深入了解上海本土民歌,收集素材、学唱民歌,为创作积累素材的目的而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她不仅了解了民歌的起源与传承,各种创作手法,同时也了解到了非遗传承的艰辛与困境,“我会力所能及地参与民歌保护工作。”王媛慧还忆起采风时候的一件事:“我们在学唱崇明山歌《潮水娘娘》的时候,有一位学员感动到流泪,她说歌里描述的远嫁女儿和母亲的心情触动到了她。现代人和古人在跨越时空中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与碰撞也让我动容。”
“江南民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将传承发扬传统民间民歌的特色与现代音乐有效融合?”徐君燕是来自浦东文化馆的声乐表演学员,她带着这些问题而来,培训解答了她心头的疑问,让她受益匪浅。汤婉莲本身就是一位民族唱法女高音,作为新上海人,她对江南民歌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好奇,希望今后将原汁原味的田山歌等原生态民歌唱法融入到江南风作品的演唱中去。
“如何将传统的田山歌融入现代社区文化活动中?如何提高社区成员对民歌的兴趣和参与度?”蔡睿则是朱家角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群众文化负责人JBO竟博,她不仅创作,还要从事非遗保护和策划组织活动等工作。朱家角是青浦田山歌的传承基地,拥有2位市级非遗传承人,4位区级非遗传承人。她期待能够学习到更多关于民歌创新的创作方法,将本土的田山歌进行推广、传承与发展。她认为这次的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比以往其他培训都更生动和深刻。
本次培训设置了四次采访及现场教学活动,分别在崇明和青浦两地。“青浦田山歌、崇明山歌和海门山歌的国家、市、区级非遗传承人齐齐到场,他们既讲述了山歌的来源及相关理论知识,也上阵为大家演唱山歌并且为学员教唱。”市群艺馆声乐指导,培训班班主任宋频平介绍。青浦田山歌市级传承人孙耀佐老先生已80多岁,但他为学员现场教学,演唱的田山歌铿锵有力,快乐自在,充满激情,传递了田山歌的精髓和魅力,打动了许多学员。“他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当他说这是他的使命时,非常打动我。”徐君燕说。“孙老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歌与土地、人民的紧密联系,他为民歌传承的忘我奋斗精神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蔡睿感慨。
田汨老师的指导也让大家受益匪浅。“我感受到音乐创作中要遵从内心的声音,要有专业敏感性,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一位学员说。张羣老师则在配器方面给予学员帮助,让大家感受到好的作曲中配器的重要性。二位老师跟班四天,从作曲思路到成型,引领大家的创作朝更好的方向走。展演上学员作品的精彩呈现也倾注了二位老师的心血。
“纯粹以保护推广民歌为宗旨的大型演创综合培训,我是第一次看到,对于保护、传承、推广民歌都很有意义。”著名作曲家修骏认为这次培训班很有价值。他认为民歌的发展需要三大步骤,一是传承保护;二是推广传播;三是加强创作,这样才能使民歌长久立于音乐宝库之林。
民歌创作的环境渐渐离我们远去,语境也日渐缺失。学员们难得与志同道合的演、创、综合保护的人聚集在一起,学习、创作热情高涨。江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单打独斗”,主办方希望以培训为契机,将这些江南民歌的有生力量黏合在一起,经常合作,创建上海原创江南民歌或江南风歌曲的“银行”,促进江南民歌健康持续发展。
本次培训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音乐家协会、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青浦区文化馆和崇明区文化馆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