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O竟博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以人工智能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改革

  新闻资讯     |      2024-08-14 11:59

  JBO竟博2024年7月29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二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全国政协主席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摄)

  全国政协围绕“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助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自主培养凝心聚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徐坤围绕“以人工智能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改革”主题建言献策。现将发言情况摘登如下:

  人工智能时代,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关键要有人才支撑,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主动变革。可以说,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再一次进入了新的“前沿探索区”。从学生“学”的角度,要探索推动传统知识能力培养向未来创造能力培养的转变之策。从教师“教”的角度,要探索推动传统教学观念向未来教学理念转变之道。

  “人工智能+教育”将推动千人一面的传统培养范式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培养范式转变,这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在以人工智能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改革实践中还存在短板: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整合还不够、应用场景还不足,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能力还不强。二是教师队伍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教育”实践需求还不匹配,智能教学范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待加强。

  以平台体系变革聚合力。整合政府、教育、产业等力量,探索打造集智慧教育应用、产教供需对接、科教实训实践、创教开源服务等功能的智教大模型创新平台,引导基础算力、行业数据和大模型资源在教育领域“开花结果”,更好支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意成果孵化和综合素质提升,打破“学科院墙”的封闭育人环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创沉浸体验式、资源自主调度式和全时在线学伴式的人才培养数字生态。

  以课程体系变革强能力。一方面,加快建设集基础理论、综合素养、前沿拓展、实践实训等模块为一体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在智能环境中的适应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创新知识教学模式,探索以“微课程”“微专业”为代表的“最小知识单元”建设,为原有大体量人才培养方案“松绑减负”,打造更加灵活、因材施教的轻量化教学组织模式。

  以育人观念变革增动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将人工智能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增强教师运用智能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典型应用试点与推广,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培养高阶育人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和科技向上向善教育,深化思想价值引领。

  以评价机制变革激活力。以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为切入点,发挥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与模型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突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产业实际发展需求间的匹配性,加快开展卓越工程人才能力模型建设。同时,发挥能力模型对人才培养评价范式变革的反哺作用,以全过程教学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助力教情、学情评价实时反馈,引导学生个性学习、教师精准施教。

  分析认为,徐坤提出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以培养高阶育人能力,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适应时代需求与教育变革。在人工智能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世界。为了在新时代中赢得主动,必须有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主动变革,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教育数字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人工智能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能够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是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人工智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精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智能批改、智能答疑等,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培养高阶育人能力。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四是推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打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智能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推动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可以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这些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徐坤,1973年9月出生于湖南常德,汉族,中国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坤主要从事微波光子技术、光纤无线融合网络、人工智能与光子神经网络JBO竟博、纳米光子学以及生物光子学等方向研究。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院长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