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O竟博原标题:聚焦“山地旅游业态创新与社区共建”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开展主题培训
12月27日-29日,“IMTA山地旅游业态创新与社区共建”专题培训会在成都举行。培训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解析和案例分享,探索和把握山地旅游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获取思想引领和实践支撑的方法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邀请了国内旅游和相关领域专家作了系统性高质量的专题授课,联盟会员、业界及贵州省山地旅游目的地代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相关行业代表参加培训。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兼执行秘书长傅迎春在开班讲线年被称为旅游业复苏元年,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出游人次大幅增加,旅游经济整体复苏迈出稳健步伐。山地旅游业凭借自身显著的抗风险能力和迭代能力,在旅游经济整体复苏过程中,显示出充满潜力的结构性优势。他指出:山地旅游客群规模扩大、整体质量提高、新兴热点涌现,与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安全、健康、品质、体验型产品的追求形成呼应。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旅游新业态开发是建立在“旅游+新思维”基础上的,山地旅游表现出的旺盛态势对融合联动、创新驱动提出了新要求。更值得关注的是,旅游正进入到8900需求侧时代,随着消费主流客群的变化,理念、渠道、模式,换句话说:想法、做法、玩法,都将与时俱进。供给端对应的多元化、年轻化、生活化、时尚化消费主题是必然趋势,毫无疑问,年轻群体不仅代表消费潮流,同时他们也代表着思想力、创造力,必将在转型发展中扮演主体角色,这是业态创新的底层逻辑。
作为本次培训活动的协办支持单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唐小峰副局长介绍到: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被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同时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需要有更活跃的思维以开辟新空间,实现新进步,希望借助本此次培训会契机,与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及会员单位共同探讨山地旅游业态创的最新理念和实践经验,了解社区共建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共同探讨促进山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本次专题培训是联盟服务会员和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专题授课、案例分享、交流座谈、实地考察,为参会人员提供交流互动机会,探寻新的创意和合作机会,为可持续山地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傅迎春指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最新发布的《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和其他相关数据和分析表明,2023年全球山地旅游国际出行人次可达到或超过2019年的水平,而山地旅游业的恢复能力将领先于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在中国旅游业加快向高质量转型的背景下,山地旅游将以独特的优势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旅游,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转型主要是传统领域,升级则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要求。其中,质量和效益是同等要求,效益背后才是根本原因”。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理事、资深专家魏小安作了内容详实而富有深度的报告,他围绕“山地旅游:创新与市场”主题分享到:当前中国旅游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消费能力下降、多样化产品凸显、旅游投资缺少发展后劲。但同时,新的发展格局已经显现,文旅产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后疫情时代的山地生活方式对游客具有巨大吸引力,度假需求已成为其刚性需求。魏小安表示,山地旅游的提升面临着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足、季节性制约等困难,山地区域要创新产品、品牌、模式、理念,处理好旅游发展与山地生态、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复合型发展,综合性推进。此外,旅游企业转型,新业态创新,生产率提高、结构优化、需求促进、科技促进都是当前旅游发展的新重点。而要达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则要从决策、项目、产品、运营、服务、科技、人才、发展格局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旅游业在2023年出现历史性的增幅,对国民经济拉动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围绕“文旅融合,现实与路径”作分享。在双增长格局下,旅游经济成为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的最大亮点,一再成为困局的闯关产业。金准指出,旅游从资源消耗型产业逐步转向文化开发型产业,处在格局重塑期,要进一步关注文旅的竞争和黏合力。金准认为,要从根本问题出发,撬动艺术资本、场景资本、技术资本、制度资本、声量资本以推动文旅融合。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围绕“体育旅游消费新趋势与开发运营新方向”主题,从社会结构转型、中产阶级分化、投资开发趋势等方面作分享。他指出,当前中国文旅市场进入后高速发展阶段,中产阶层分层,消费分层,需求细化,旅游者需求转向品质观光和主题休闲度假,因此,基础型产品品质过硬,体验产品主题内容深化将成为新发展趋势。王笑宇认为,未来东部地区可围绕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多元化主题休闲和微度假产品,中西部可围绕客源地发展主题休闲度假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及本地客源休闲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JBO竟博、副研究员张朝伟从全域旅游、深度体验、跨界融合三个方面,围绕“文旅产业新趋势与新业态”作专题介绍。城市大休闲+乡村微度假构成了全域旅游,发展覆盖城市和乡村的旅游休闲产业,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深度体验”具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特征,亲近自然的本能与渴望是其驱动力。农文体旅融合及产业链延伸,产业协同、跨界融合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发育的必然特征,康养旅游是跨界融合的典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业态是养生农业和养生民宿。
近年来,旅游新业态各展其特,催生出精致民宿、康养疗愈、亲子游学、自驾旅行、户外露营、登山徒步、滑雪探险等旅游新业态,代表了山地旅游转型升级的新趋势,为开发山地度假、休闲、康养等沉浸式体验产品创造了新空间。
“温泉是一种关于健康与快乐的世界性文化”,亚太温泉研究院院长、亚太(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院长王捷围绕“山地温泉度假业态的创新发展”,介绍了温泉康养、气候康养与森林康养等不同门类的康养产业,并分享了对应的旅游案例。王捷指出,“温泉+康养”是实现当地旅游突破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山地温泉旅游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以温泉旅游为支柱,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导,以文化产业为特色,着力村容村貌、农耕文化、特色农业,将构建“温泉+农文旅康”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山地旅游具有供给创新、全民健身、引流消费等独特价值。中华户外网创始人,南京七加二公司(芒果海通投资企业)董事长张海峰围绕“探索山地旅游的流量密码”主题,分享了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武功山、尼泊尔博卡拉、神仙居景区等优秀案例,并表示,体育旅游契合当下年轻人对差异化、独特审美、丰富体验及社交的追求,山地旅游目的地可从山地运动空间、差异化品牌形象、多元化户外路线、多元化住宿载体、山地文化标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森林康养产业指以优质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为依托,融入旅游、休闲、医疗、运动等健康服务新理念,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共生的商业综合体”。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益辉围绕“森林康养进展与未来趋势”主题,介绍了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态势、森林康养疗法、森林康养师职业要求等,并表示,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带动社会资本进入,促进山区林区建设,为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在国家政策支持,产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森林康养大有可为。
云南腾冲火山热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副会长马文波以“山地旅游中景区业态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腾冲火山热海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业态创新之路。腾冲火山热海有着丰富山地旅游资源,集观光游览、温泉疗休养、餐饮住宿、地质科普研学户外运动等为一体,马文波介绍,腾冲火山热海以温泉资源为突破口,打造温泉康养高地,推出了主题特色鲜明的温泉系列康养产品,以奇特地质地热地貌,推进深度科普研学,致力于打造旅游产业和休闲养生产业。
授课结束后,参会嘉宾前往西岭雪山、中铁花水湾、白鹿音乐旅游景区、宝山旅游景区等地考察山地旅游、温泉旅游项目,观摩社区共建典型案例。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会收获满满,受益匪浅。业务培训是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持续开展的一项机制性活动,此前,联盟创办了“后疫情时代山地旅游发展之路”分享专栏和“构建山地旅游发展新格局”分享专栏,“IMTA山地旅游业态创新与社区共建”专题培训会是首次在线下举办的培训会。后续联盟将在境内境外,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家座谈JBO竟博、组织联盟专家走访和业务培训等活动,以服务联盟会员,引领山地旅游发展,向世界传递最新产业发展信息,培养优秀的专业山地旅游从业人员。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是由贵州省发起,全球首个以山地旅游定位的国际组织,以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致力于可持续山地旅游发展为宗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将立足宗旨,面向未来,坚持以平台优服务,以品牌塑形象,不断优化联盟会员配置结构,不断探索机制创新的方法路径,携手业界为积极参与和推动旅游治理体系的改革建设作出贡献。